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工作室首页 >  成果展示 >  成果详情
名师工作室

成果详情   >
《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研究》成果报告
发布人:王建平  发布时间:2017-04-08 20:56:05

内容提要:

《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研究》,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适应当代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目标是培养一大批科研型、学术型教师,打造各级名师团队,从而带动和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进一步转变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校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摸索出一套学术性、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打造了名师队伍和骨干体系,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教育质量持续发展。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逐步转变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校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强化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摸索出一套学术性、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打造名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持续发展。科研型、学术型教师的培养策略有:立足职业理想,让教师在修身养德中成长;强化科研意识,让教师在专业自觉中成长;强化学习培训,让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成长;加强校本研修,让教师在研修活动中成长;聚焦课堂教学,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加强教研管理,让教师在良好氛围中成长;增强教研实效,让教师在教学改进中成长。

(一)

在现代社会,教师的工作与研究者的工作越来越趋于一致。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还应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以及读书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努力做一个富有创新活力和进取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要求教师必须有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品性,要积极投身校本研修,要有读书写作的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即教育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研究课题。

(二)

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点、起点和着力点。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首先要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让教师在动手摸索中形成基本的研究能力;其次是选定课题,即如何问题课题化”;第三是制订研究方案和研究基本流程。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奖励,以此为抓手,引导教师走上教学研究之路。

(三)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人师者,就是在三尺讲台这个神圣之地,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在教学中育人,在教学中积淀,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成长,在教研中提升,这不仅是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推手,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发展之需。因此,教学到教研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境界的一次重要提升,是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就自然对教育乃至整个名族的发展具有了很重要又很深远的意义。

(四)

成为学术性、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一大跨越,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升华,这是一个长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教师成长固然需要许多客观条件,但作为成长主体的教师的主体自觉是其成长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学校要充分激发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尊重与理解教师,让主动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拓展校本研修渠道,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拓宽空间。学校必须挖掘教师专业成长驱动力,实现校本研修的教师主体自觉,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成为学术性、研究型教师。

 

(五)

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必须培养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学术型教师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具备引领教科研潮流的先进观念,具备驾驭课堂的灵活策略,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学术型教师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下功夫。从学校层面讲,一是要吃透改革精神,明确教研要求;二是要立足教学实践,完善制度设计;三是要鼓励角色转变,谋求教研相长。从教师个人层面讲,一是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完善知识体系,二是要重视教学反思,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三是要认真观察教学,勤于提升总结。

(六)

中学教育科研,是对中学教育领域的一切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创造性认识的活动,它是中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中学教师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相协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二、教育科研促使教师掌握规律,更好的用科研成果进行教育教学;三、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四、教育科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使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加有意义。

(七)

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提高质量就要聚焦课堂,追求课堂高效。虢镇中学的高效课堂的追求内涵,不拘形式,不盲目跟风,有独特的风格,令人瞩目的办学绩效就是其最好见证。实施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这是高效课堂实施的重要基础,同时,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育教研工作的校本化、日常化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原因,培养学术型、研究型教师,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读书日常化——人求上进先读书;指导日常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磨课日常化——玉不琢,不成器;交流日常化——为有源头活水来。

(八)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重视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务之急。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中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更是普通高中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实践中,我校在教研室的领导下,紧抓教育教学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研训理念,构建“教、学、训”三位一体的研训网络,通过理论学习、分类培训、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实践、展示空间,加快了教师朝科研型、学术型方向发展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内涵发展。

(九)

教研组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也是学校教科研的根基。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的教学研讨功能,促进学校教研文化形成,是教师成长的重要保证。那么,学校如何搞好教研组工作,营造浓厚教科研氛围的呢?我认为有要做到以下几点:发挥教研组长的核心领导作用;精心组织准备好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教研主题专业化、主题明确化。从而夯实教学教研基础,推动学术性教师的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培养研究型、学术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为了进一步了解一线教师的心声,改进教研内容和形式,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们组织进行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课题组安排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结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培养研究型、学术型教师。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