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工作室首页 >  公告信息 >  公告详情
名师工作室

公告详情   >
神态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发布人:唐亚丽  发布时间:2020-04-03 17:28:46

神态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何娟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记叙文中,对人物的刻画则是该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一篇记叙文如果没有鲜活生动的人物,整篇文章就会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人物的性格是否鲜明、人物的区分是否明显,则往往都是依靠对人物进行的神态描写。生动的神态描写能够使得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人物“活”起来。

我们所指的人物神态,指人物的面部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神态。神态之神可视为人脸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心活动,如喜怒哀乐等。神态之态可视为人物的姿态表情等。人的内心世界往往会从人的脸部表现出来。而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较为深入,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却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神态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神态外貌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两部分给学生进行渗透描写的练习。

 一、神态外貌描写,在眉宇之间展现人物特点

 提起人物的外貌,大家就会想到眼睛、眉毛、嘴巴......那么如何写才能通过外貌描写把人物内在的情感表现出来呢?笔者认为执教者可分两步指导:

1.抓住典型特点,进行单个外貌描写

单个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一处外貌进行描写。要想写好神态外貌,就必须学会与掌握单个外貌描写。鲁迅告诉我们,外貌描写要善于"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而是说要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从头到脚,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出来的人物就是克隆出来的“大众脸”,毫无特点。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如:写小阿姨,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写老教师,都是“戴眼镜”“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儿”“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真实?又怎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

一个学生在作文《“小霸王”》里这样刻画小霸王的外貌:他,一张圆圆的小脸上,有一双大眼睛,低鼻梁,小嘴,只要他一张嘴,你就可以看见满口稀稀的小牙齿。作者在文中要表现小霸王的霸气,但是这段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的霸气有什么帮助呢?帮助不大。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特点,抓住某一两方面进行真是描写,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眼睛、嘴巴、眉毛等,尽可能地为展现人物的个性去服务。

2.抓住神情变化,进行联动外貌描写

人的外貌是一个具有联动性的整体,而神态外貌描写就是反映整体外貌联动性的过程描写,通过这种过程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在丰富的情感体验。

那么,神态外貌描写怎么起笔呢?当我们翻阅各大经典名著时,就会发现有个共同的描写轨迹:先是动作燃起情感火花,然后具体地描写神态外貌变化过程。例如,老舍的《且说屋里》中“每逢新朋友,他的大眼就会先傻傻地瞪那么一会儿,腮上的肉慢慢地往下坠,然后一收缩,两眼一眯,整张脸快速地呈现出很妩媚的微笑。微笑过后,他才开口说话。”在这其中,老舍的写作过程是:看到→欢笑→外貌变化过程。又如,〔美〕密西尔《飘》中“老三三步两步跳到马车边,喜得眼睛囫囵着,牙齿白露着,擎起两只蒲扇大的手,将思嘉的手牢牢捧着,整个身体像是抽了筋,荒唐得像一头猎狗在玩把戏。”在这其中,密西尔的写作过程是:跳到马车边→喜悦→外貌变化。

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神态外貌写作时就紧紧抓住这条写作轨迹,密切地联系生活,在神态外貌变化的描写中,彰显人物个性。

这里所说的神态外貌变化描写并不是仅仅指外貌描写对象的变化,如,从人物的眼睛写到嘴巴,从人物的眉毛写到头发。也指通过对同一个外貌神态描写点的变化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如,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

二、神态动作描写,在挥洒之间展露人物个性

不同的心情会表现出不同的动作,不一样的动作会体现不一样的心情。即使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让人觉察到人物内心隐藏的微妙变化。 神态与人物的动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描写人物神态时,常常要与人物动作的描写结合起来,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捕捉人物神态动作的细微变化。比如“笑”这一神情中:“微笑”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嘴笑”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开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如:“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老舍《我的母亲》)另外,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求。如:“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大大的眼眶里,明亮的眸子缓慢地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要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所喜爱的神态。”(刘心武《班主任》)作者通过“游动”“上翘”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她”用心思考时的神态变化。

可见,只有观察清楚人物的神态动作,把人物的情感元素都融入动作之中,让人物的动作富有情感,才能在写作中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三、多法结合描写,在交错之间刻画完整人物

一个成功的人物描写不仅在于细致的动作刻画、精练的语言,还在于一笔传神的神态描写。那么完整的神态描写该如何写呢?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说: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神态是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部感应。也就是说,完整的神态描写就是在神态描写过程之中带动人物的外貌变化以及情感变化。

神态描写不能孤立地存在于文章中,写作时,往往是多种描写手法综合运用。如:“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彤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唰唰地流下来了。”(贾平凹《酒》)为表现父亲对“我”的“宽慰”,作者运用“彤红”“抽搐”“唰唰”等词语恰当地展现出人物的神态变化,淋漓尽致地表明了人物此时的内心活动。 又如:“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童年的发现》)这几句话,就较好地把神态描写与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突出了人物奥尔加?伊万诺夫娜当时非常生气的内心情感。

小学生记叙文中,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词,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综合描写。如,描写一个人很“着急”。动作描写:他嘴里喃喃自语,两只手绞在一起,不停地来回踱步。神态描写:他眉头紧缩,咬着下嘴唇,两眼紧紧盯着一个地方。语言描写:他大喊:“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快告诉我!”心理描写:他心里仿佛 四无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听到不好的事情。而把这四部分合起来形成一段文字,就将一个万分着急的人物角色推到了读者面前。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的习作指导中,我们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貌、动作变化,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把握人物内在的情感及其变化,把人物的外貌、情感变化嵌入神态描写过程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