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工作室首页  > 文章详情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陈晓军

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多年,对实践教学深有感触,往往是教师和学生都喜欢上实践课,但都反映实践课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常会说实践课教学难组织,学生不好管理;学生则会说实践课不知道做什么,常常是两节课下来,打开这个窗口那个窗口,学会的有用东西却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一方面,是我们的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很多同事不知道如何去指导学生实践。有感于此,我将我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做法写出来,以期和各位同事共同探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校现有学生实习用计算机约400余台,分为七个机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方面,实行新的教学计划后,实训课比例大大增加,加之现在全校各班均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要安排一定的上机实践。另一方面,虽然有七个机房,但一号机房多是78年以前的老机器,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文字录入,办公软件应用等操作。由于机器过时,有时一天需多次维修,连正常的系统都无法启动,更不要说组织教学了。三号机房由于面积有限,加之机型也较老,本学期一直用做学生竞赛辅导基地,实际也未投入教学使用。这样,能够全负荷教学的实际上只有五个机房,而这五个机房,457机房每个机房又只有50台机器,对于大班来说,还不能真正做到一人一机,在上机时只能轮换操作。以上硬件设施现状,使得学校强化技能训练的各项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2、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机子不够用,学生层次不齐,给教学的组织管理较大困难。一方面,生源质量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各种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教师住住很难在机房内组织好一节课。加之实习任务重,又无法分出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致使实验室教学一度陷入混乱之中。教师累,学生无所事事,教学效果差。

3、任务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瑕对教学内容做深层次的挖掘,仅是照本宣科,以完成课本上的实例或验证为主。没有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宗旨。虽有任务,但任务的可操作性不强,对学生技能提高作用不大,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4、目标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致使学初制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技能得不到大幅度提高,教师能力也得不到体现,最终互相埋怨。对学校的长期办学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5、考核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评价方式,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解决方法及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学生往往容易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计算机课程专业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思想,牢固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将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学习新知识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从以能力为本位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围绕典型案例,实现教学内容再创造

现有的计算机教材,大多是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我从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分割,使案例与相关的教材内容能够有机的组织在一起。

首先,以教学计划为指导,将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然后,从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和实际运用情况出发,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并设计出相应的典型案例。接着,根据典型案例和重组后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材,根据重组后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上机教案。最后,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组合,以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围绕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安排理论课和上机课的内容。理论知识内容的安排上,依据够用的原则,即现阶段要用到多少就讲授多少,本次课讲授的知识和下次课上机实践的内容紧密结合,完全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在设计教案时,除了完成最基本的目标外,还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新旧知识有纵横联系的、在实践运用中常碰到的问题作为思考练习题,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造为验证与探究相结合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将成绩划分为三个档次:一般、良好和优秀。这样让所有学生在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深度,有基础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学习得更深入,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通过这种策略,既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目的,也有利于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更多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分层次等。

另有文章分析,在此不做阐述。

3、兴趣与压力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可见,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学得生动,学得主动。

1)、引入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让学生看到趣味性,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实用性。

从上好第一节课开始,打破先讲原理再讲应用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作为计算机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先做实际案例,在分析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弄清原理,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问题。随着课程的进行,案例难度呈螺旋型上升,前后既有一定的关联,但不重复,让学生逐步深入,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的目的。通过这种悬念式的安排,既消除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也提高了上课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自发式压力。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容易被在学习过程中接踵而来的各种困难给消磨掉,只有使其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愿的自发式压力,才能在没有任何督促的条件下自觉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聊天等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才竞争对其切身利益的影响,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中职毕业生,必须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赢得社会承认,而这些都取决于自身能力的高低,能力均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锻炼。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武装课堂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结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电子教室,将多媒体课件讲解与实际环境操作的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使教学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鲜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不断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方面收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遵循教育原则,有序引导,自然提高

教学原则中有一条循序渐进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一步一步来。打好基础,再图发展,千万不要想一口吃一个大胖子,只是事为愿违,只须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懂了前面的,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否则教师是管自己讲得得意,尽管讲的很多,但学生不能接受  ,往往会使去信心,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

4)、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任何时候都要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教师要努力研究,使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然后再依据学生表现出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新的学习过程中的层次需求,这样学生才能学习的有趣,爱学、乐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感兴趣,而不要让他们为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只有当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它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才会更好的学习。

4、实验课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例如,在学生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算法,逐步引导学生编写出程序,再上机调试,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语法规则来输入,当程序运行出错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查错,再运行,再查错,一直到程序运行正确为止。从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之感,自然就有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引导、提倡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事事不敢放手,往往喜欢取而代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一旦离开教师将寸步难行。此外,要发挥“学优生”的作用,要让“学优生”做教师的小助手,协助教师检查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先培养起这些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大部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5、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这种方法和形式可通过课时小竞赛和阶段性的小竞赛相结合进行。小竞赛在活动课中,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以操作正确,完成速度快,效果好为标准评选出最佳小组。阶段性的小竞赛,用于某个内容学习结束时或学期结束时举行,仍以上述标准评选出个人优胜者和团体优胜小组。

6、要重视课外辅导。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成为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网络攻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或互联网时代高科技的牺牲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堂内的工作,还要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要充分认识到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可在加大实践课的基础上成立程序设计兴趣小组。目前我校已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7、注重全面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师要准确、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要明确: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相结合、个人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有协作,又有竞争,有成功,也有不足。教师的总结式评价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具有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成长,成为真正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上传时间: 2018-12-18 02:55:18 |  上传人: 陈晓军 |  学科: 职教 |  学段: 职教
删除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