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工作室首页 >   >  资讯详情
名师工作室

资讯详情   >
第314期【罗静老师专栏】踏地而行,逐梦无悔
发布人:安瑛  发布时间:2018-04-06 12:42:42

第314期【罗静老师专栏】踏地而行,逐梦无悔

好大一棵树田震 - 真的田震【导师的话】  罗静,小学高级教师,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语文教研主任。年纪不大,16年的教学生涯,不算很长,但是不懈的努力,让我们感知到了青年教师自我拔节的声音,每一项教育教学成果的取得,都包含着执着的坚韧和探索的艰辛。更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静老师,深度了解用心行走的课堂的逐梦人。  

 【我的自画像】

我叫罗静,小学高级教师,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语文教研主任。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西安交大教育硕士专业毕业。

    工作16年来,获全国教研先进个人,全国创新杯青年教师观摩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说课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录像课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生命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观摩课大赛一等奖,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陕西省名师发展中心研究员,陕西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陕西省名师送教专家团讲师,西安市灞桥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西安市教学能手,全国叶圣陶杯专家评委,全国文化作文大赛专家评委、全国文心雕龙杯作文大赛专家评委,全国冰心杯大赛评委,陕西省西安市小课题评审专家,陕西省西安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大赛一等奖,陕西省西安市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前后到北京、上海、宝鸡、汉中等地做小学语文教学讲座、小学语文观摩课20余场。

个人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教师核心素养及能力建设研究》、省级课题《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研究与建设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小学语文学业发展水平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学术主持)十余项顺利结题,多次参与省、市、区教育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多次获得 “教学标兵明星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均获在国家级、省市级系列评比活动中100多篇荣获一等奖。《另类也美丽》《语文课堂别样的风采》、等10余篇文章发表在《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教学与实践管理》、《中国教师》 等刊物上。指导的学生在全国文心雕龙杯叶圣陶杯语文报杯吟诵比赛校园文学大赛等小学生比赛中均获一等奖,个人获得优秀辅导教师20多次。

    在语文教学中,我形成了以人为本,寓教于乐,融乐于学的教学模式,提倡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一直秉承:“教育,我所向往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忠实的高尚事业,育人,我所追求的终身目标。”我以博爱之心感召学生,以博学之才启迪学生,誓做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效引领者,做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做终身学习的积极实践者。

          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苹果树随处可见,那红红的苹果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只要我们静心思考,用心采摘,便能拥有那份清香。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它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是思维发展的生命历程,是美化行为的成长驿站,而每一堂课则是一个美丽的起点,学生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中展开富有意义的求真、向美、趋美的学习之旅。古人云:水木无华,相荡乃成涟漪,不木天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解决生成的问题,进行智慧的碰撞,彼此感悟的传达,共同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文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因为一堂课的备课只是教师的主观预设,只有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问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学的方法。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以学生为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面对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课堂中设置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去思考,就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我们有些老师提出问题后,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思索,如何回答,这样的提问就是无效的。

提问的本质是什么?提问是思维的活动,是思考着的源泉。在语文课上,我时常低估学生的能力,认为他们不能或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想让学生吃现成饭,不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因此我常常不出问题,急于给出条件,点明思路,明确引导,总想把问题当场解决,不想留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去探索,随着课堂中的不断实践,我才发现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发现”和“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出发进行科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否在备课中做好“备问”工作关系到整节课堂的成败,虽然提问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究其内容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 1.挑战性提问设计

挑战性提问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是与非做出兴趣引导而设计的提问。这类设问形式是“能不能“、“试一试”、“知道不知道”等。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时需要设计这样的提问。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提问时首先要考虑到是不是非要让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学会向陌生的知识挑战。因为大部分学生主动思考的听课能力不够。因此齐答“对”或“不对”的背后大多是猜测和盲从,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富有挑战的天性入手,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那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执教五年级语文《乡下人家》一课时,在讲解夜晚乡下人和城里人不同的吃饭情景,我便不断地鼓励孩子:“谁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出乡下人家悠然自得吃饭的情景?”在一个学生回答完后,我又问道:“谁愿意挑战他?”只见很多孩子都陆续举起了手,脸上流露出自信的光芒。这一刻,我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挑战的力量,那是一种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的融合。

  1. 2.想象性提问设计

想象性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启发的过程。孩子童年的时候,想象思维占据了思维空间的大部分领地,这类提问典型的形式是让学生回答“想一想”“说一说”“猜一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经常需要设计这样的提问,让学生了解假如的含义。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一课时,必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鸟儿瞪大眼睛望着灯火,过了一会儿,他就飞走了。鸟儿看着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树却变成了灯火,他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低头沉思,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正在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孩子们的心被小鸟的眼睛牵动着,那就是想象的魔力。有想象的提问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成功,不是吗?

  1. 3.析理性提问设计

析理性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亨从特定事物和人物中分析总结出道理而设计的提问。通常情况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本课所讲的思想道德观点“是什么”,更需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问题的解决,教师就需要设计析理性提问。这类提问主要是集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五年级语文《落花生》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学生的外表并不美丽,人们却这样赞美他?这样的提问设计集中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现自己总结归纳出:花生朴实而高贵的品质,进而学会做人也应这样,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如果学会僧没有认识到这点,就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准确的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思想的认识,才能使语文课堂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1. 4.发散性提问设计

发散性提问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和尽可能新地围绕主题发飙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发散性设问典型形式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那些?”,“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想法?”一般情况下,这类提问追求的目标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例如:六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教师可这样设问:你是怎么理解课题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发散性提问答案是多方面的,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当然,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说,让学生仅仅在“课堂里走一个来回”获得的仅是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这类认知是肤浅的,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孩子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合适的表达,才能使课堂提问彰显其有效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要适量,更要讲究质量。教育实践证明:提问要求过低和过高都是不合适的。过低的要求,激不起儿童的兴趣,没有兴趣,没有求知欲,产生不了新的需要,就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提高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果及认知水平,使学生“望而生畏”,不仅产生不了学习和思考的愿望,即使及其新的需要,也不能为原有的心理水平和思维结构所同化,难以过程思维发展的动力。只有那种高于儿童原有心理和思维水平,经过他满主观努力后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当的要求。提问一定要把握好“度”,即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目的。

    我相信,不断的追求会让每一位教师用友属于自己的苹果。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