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工作室首页 >  公告信息 >  公告详情
名师工作室

公告详情   >
穿越时空话文化 走进自然抒情怀 ——《跟着唐诗宋词去秋游》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发布人:安瑛  发布时间:2018-09-28 11:15:12

穿越时空话文化   走进自然抒情怀

——《跟着唐诗宋词去秋游》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安瑛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已经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已经具备了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老师遵照:“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式,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做摘录笔记训练。学生人手一册“文笔精华”摘抄本,将平时遇到的优美词句、诗文摘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背诵在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了,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背诵古诗100多首,积累背诵短小优美的文章200多篇,听说读写的能力比较强,95%的学生都多才多艺,朗诵、舞蹈、表演样样行。因此,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创设了一个开放、自主、个性的空间,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塞北江南”为主题,如果说上一单元是教会学生从感情上热爱祖国,那么,这一单元就具体化了,通过了解祖国秀美的山川、广袤的土地、迷人的景致,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本单元安排的《葡萄沟》《小镇的早晨》《日月潭的传说》等三篇课文,选材可谓是别具匠心,从西北的新疆到江南的水乡再到宝岛台湾的日月潭,祖国从北到南,各有特色,物产丰富,景色迷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富饶。

这个教学设计是学习完本单元之后,所拓展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依然紧紧围绕“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优美的风光,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单元主题精神,通过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感受秋天里祖国大地壮美的自然风光,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课前,对活动做了详细的安排和指导:

一、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二、学生按照方案分四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四个小组学生首先选择确定好有关“跟着唐诗宋词去秋游”的四个子课题,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

第一学习小组:秋的足迹。

1.准备好数码相机,利用节假日到公园去寻找秋天,欣赏秋天。

2.结合景物,搜集相对应的古诗。

第二学习小组:秋的情思。

1.学生从网上搜集抒发秋天愁思的诗。

2.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第三学习小组:秋的礼赞。

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搜集赞美秋天的诗歌。

2.根据诗意创作出表现诗的意境的图画。

第四学习小组:秋的风采。

1.学生搜集适合演、唱的古诗。

2.小组合作,进行创作,演古诗、唱古诗。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交流实践成果。

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古诗文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开展“书香润校园”的活动,倡导所有同学在小学阶段勤读优秀书籍,积淀文化底蕴;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课题是“经典诗文诵读”,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背诵古诗的效率,是我们三年级(1)班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研究课题过程中,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归整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归纳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课题的提出及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并养成勇于探究、大胆实践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态度。

2. 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协调指导各学习小组的课前预习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探究信息资料的整合和再创造过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媒体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关于秋天的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大家经过讨论,确定了我班“跟着唐诗宋词去秋游”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全班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各组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了实践,一定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这节课,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活动成果。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课前导入,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上。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期待感。

二、分享交流

第一组汇报:

组长刘小谊:我们小组的10位同学在讨论时一致认为:秋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有着独特的风光,于是,我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秋天的足迹”,我们利用节假日到公园去寻找秋天,欣赏秋天。瞧,这就是我们在公园寻秋的情景。(组长播放录像)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喜爱的事物,搜集了相对应的古诗。下面请我们小组的代表来汇报。

韩佳怡:一进公园,我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花香。我顺着香味找去,发现了一些美丽的桂花,它们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我就情不自禁地拍下了这幅照片(图片展示)。我想,如果有一首诗来赞美桂花,那该多好啊!于是,我通过查阅书籍找到了《岩桂》这首赞美桂花的诗。[岩桂(宋 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从这首诗中,我仿佛能够看到桂花那婀娜多姿的身影,甚至还能闻到它那股幽幽的花香呢。

李文达:在公园里,凉爽的秋风拂过我的脸颊,如同母亲的抚摸,舒服极了。同时,我又看到了遍地的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风》这首诗。(图片展示)[《风》(唐 李乔)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诗人寥寥四句就写出了风的特点,多生动啊!

张默涵:中秋节的晚上,皓月当空,那似水的月亮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因为是白天,和我们小组的同学在一起,没有发现月亮,我觉得很遗憾。于是,我一个人在家画了一幅月夜的图画,并从网上找到了一首古诗《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图片展示),下面我来给大家朗读这首诗:[《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读了这首诗,我觉得,作者对杜朗中的思念仿佛让人触手可及。

孟瑞泽:同学们,我特别喜欢花,因此,到了公园之后,我就去寻找美丽的花儿。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菊花在风中争奇斗艳,美丽极了。于是我想到了我们课外读到的一首赞美菊花的诗——《菊花》。(图片展示)[《菊花》(唐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为什么菊花能得到许多文人的赞美,大概就是因为诗中的“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原因吧。

组长刘小谊:我们这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师小结:谢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汇报,你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搜集了古诗,学习了古诗,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啊!

第二组汇报:

组长张可欣: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在不少诗人的眼中,秋天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于是,我们小组的12名同学就围绕着“秋天的情思”这一主题展开了活动,我们主要通过上网的方式,组内分为几个小队进行合作,搜集这类的古诗。为了能读出韵味,我们组还准备了音乐作背景。(组长播放音乐)下面,我们组就按照小小组的顺序依次汇报。

第一小队姚舜予:我们小小组利用信息技术课,从网上找到了六首这一类的古诗。它们分别是——《秋宵月下有怀》《商山早行》《枫桥夜泊》《夜雨寄北》《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但谈到秋天的愁思,我们觉得还是《枫桥夜泊》这首诗写得感人。你们听,(三人朗读)从这首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夜半钟声”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了诗人张继身在他乡的寂寞,诗中那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而又感人。

第二小队刘亚娜:我们也从网上找到了五首抒发作者秋天愁思的古诗,你们瞧,(展示)我们最喜欢元代杂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齐声朗读)我觉得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我仿佛看到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和漂泊天涯的满腔愁思。

第三小队田建坤:我们从网上找到了四首古诗,(展示)他们分别是——《题秋江独钓图》《从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其中一首是我们刚刚学过的《题秋江独钓图》,这首诗描写别具一格,因此还值得好好读一读。(一起背诵该诗)诗中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第四小队夏雨聪:我们从网上找到了四首古诗,你们瞧,他们分别是——《秋风引》《别诗》《望月怀远》《相见欢》,大家都喜欢南唐后主李煜写的《相见欢》这首词。(朗读这首词),词名叫《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起始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一下子勾勒出主人公凄婉、悲苦的神态。一个“锁”字表现出身处寂寞梧桐深院的主人公距离自由、欢快的遥远。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诗人那种凄凉、孤独的心情坦露得淋漓尽致。

组长张可欣:我们这组的汇报结束了,谢谢!

师:你们从网上也学到了不少古诗,看来,网络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第三组汇报:

组长吴抒翰: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也有不少诗人赞美和讴歌过秋天,于是,我们小组的同学就选择了“秋天的礼赞”为主题,大家自由组合,搜集了许多赞美秋天的古诗,并给古诗配上插图,以便于大家理解古诗。

第一小队晏云浩:我们组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后,就从语文课本中找到了《望洞庭》这首诗。(一起背)[《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读着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秋夜迷人的洞庭湖景,因此,我们经过构思画出了这幅画,(展示)看,月光下,山水相映,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这样的景色怎能不值得我们赞美呢!

第二小队邹越:我们也是从语文课本中找到的这首诗《山行》。[《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诗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我能想象到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更感受到了晚秋的热烈气氛。看来,诗人非常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瞧,我们根据诗的内容,画出了这幅画。这是多热烈的秋天啊!

第三小队张钰渲:我们俩从学校发的《古诗文诵读》这本书中找到了《赠刘景文》这首诗。[《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瞧,这是我们创作的画。这首诗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不仅点出此时是秋末冬初的时节,而且也说明这是苏轼在勉励刘景文,也是在勉励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第四小队李卓轩:我们几个从《唐诗三百首》中找到了《秋词》这首诗。(齐读)[《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读了这首诗,我们感觉得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耳目一新。瞧,这无边无际的天空多像诗人那开阔的心胸啊!

第四组汇报:

组长杨佳艺:古诗文不仅文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我们这组同学觉得仅仅通过诵读古诗,还不足以表达诗歌中的韵味,因此,我们以“秋天的风采”为主题,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来解读古诗。下面就先欣赏符文函、李逸卓为大家表演,自编的情景剧——《芙蓉楼送辛渐》。

袁佳豪:我们将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改编成了情景剧,希望大家能通过我们的表演,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学生表演情景剧《芙蓉楼送辛渐》

组长杨佳艺:我们发现,古诗文不仅可以读,谱上曲就成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于是我们这组所有同学利用空闲时间学唱了一首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请李逸卓带领我们一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

小组同学一起唱。

组长杨佳艺:我们小组的汇报结束了,谢谢大家。

师小结:从你们的汇报中,老师发现了你们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你们本身就是秋天最动人的诗。

【设计意图】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展示,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也在展示的过程中得以分享,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正是综合实践课的的核心所在。网络平台的方便快捷,内容丰富也为这一环节的成功展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课内拓展

1.师:同学们,刚才四组的成果展示各具特色,都非常棒,大家全体参与,展示的形式也很新颖。这儿,老师把自己制作的书签送给大家,上面有李白的《行路难》中的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你们今后在学习中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大进步。

教师赠送书签。

2.师:你们也想制作这样的诗歌书签吗?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空白的书签,大家相互合作,从描写秋天的诗中选出经典的诗句,或者自己创作,让你所赠送的人能从你的诗句中有所收获,好吗?

3.教师分发空白书签,学生制作书签。

4.书签展示,并在班级组织书签赠送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的课堂引领示范无处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思路巧点拨,为学生的创新性小结,课后的拓展延伸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是这个设计主题的升华。

 

课后反思

《新课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很明确:“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这既是对教学设计提出的理论依据,也是评价考量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力是否提升,语文学习素养是否形成的关键条件。”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笔者认为有很大的收获:

1.教师指导渗透各个教学环节。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从预习准备,到课堂展示,教师的指导渗透在每个环节,帮助引领学生设计预习提纲,组织策划活动过程;展示环节,准确评价,因材施教,及时引导,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2.学生统筹协调积极合作。《新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是一个“协同作战”的活动,无论课前准备还是课堂展示,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习小组的负责人起到了宏观调控,微观指导,示范引领的作用,为本小组的同学详细分工,各负其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小组展示人人参与,准备充分,热情高涨。

3.学生审美情趣得以提高。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与其说是一次“秋游”,不如说是一次中国古典文化的探寻与欣赏。教师送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学习平台,畅游在唐诗宋词的绝妙之中,在沉思中发现了它的意境美;在吟诵中发现了它的韵律美;在表演中发现了它的艺术美;从文字中发现了它的语言美;在这诵读、表演之中,审美情趣得以完善和提升。

4.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有很大的提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这个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正是凸显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学生媒体课件的制作、绘画作品的展示、朗诵、舞蹈、说唱表演才华的展示,无一不是跨领域,跨学科学习的典型范例,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但是,这个设计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果能将学生收集整理的诗词,及时整理编纂成册,或制作成电子书籍,就是很优秀的教学成果了。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