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工作室首页 >  公告信息 >  公告详情
名师工作室

公告详情   >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如何体现文化自信
发布人: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3-12-24 22:37:46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中如何体现文化自信                      韩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谈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段讲话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全新的文化理念,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便是“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教育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文化发展的过程,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涵养人的心灵,构筑人的灵魂,导引人的价值体系,决定人的身份认同。而高中语文学科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密切关联。因此,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和积极渗透文化自信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渗透文化自信教育,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教学实践。 一、教师要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加深民族文化修养 高中语文学科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语言文字既是个人思想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大体的把握,才能教授知识、浸润学生的思想。要做到“大体的把握”,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想通读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阅读的“韧性”和涉猎的广泛性,就是要坚持阅读经典著作,尤其是语文教材中选编进去的原著作,至少要做到“统览大义”,才可以还学生一个经典著作“原貌”,而不是断章取义地进行解读。温儒敏也说过语文教师要当“读书种子”,说的也是语文教师引领、启发学生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加深民族文化修养,进而利用渊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依托高中语文教材,学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编写”建议为:“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体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感情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内容共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8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14为“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这两个任务群足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之大。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72篇,其中文言文32篇,包括《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疏》等经典篇目;诗词曲40首,其中包括《离骚》《春江花月夜》《长亭送别(【正宫】 【端正好】)》等篇目。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依托语文教材,引领学生学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提高学生修养,浸润学生心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语文课堂的一抹亮色。 三、加强诵读教学,感受古典诗文之美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学提示中提到:“要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为人处世的哲学、修养身心的道理、精忠爱国的感情等都蕴含其中。诵读这些经典诗文,对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品德修养大有裨益,所背诵的东西一旦烂熟于心,则其佳句、思想都会内化为学生自身语文素养。古人云:“读能通神”、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也就是说朗读可以使人领会文章的精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正确把握文意,感悟作品美好的情味。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说服力的语言。《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场景中豪迈、慷慨、悲壮的感情。《鸿门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精炼生动、绘声绘色的特点。再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懷古》的豪迈奔放之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淡雅闲情,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的绵绵深情等,都应在朗读中细细品味,方能读出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以教师丰富、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引领,加强诵读教学,坚持开展国学诵读晨读活动,积极营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时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渗透到学习、生活之中,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进行有效的培育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以人文精神作为导向,熏染出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从而让孩子们心中存有“文化自信”,言行处事中展现“文化自信”。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