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ert title here
图片走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详细信息
陈仓区:融合创新 智慧前行 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
      发布人:市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6-28 11:11:31

一、思想引领,凝聚共识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效果。一年来,陈仓区教体局从思想破题,深化认识,强化管理,凝聚共识。按照“第一年试点先行、第二年整体推进、第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规划,依照“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创新应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实施原则,全面调动区电教中心、教研室、进修学校三家整合力量,按照通力合作创新路,具体分工有成效科学合理分工。区、校均成立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络体系,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成果展示、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示范引领,成绩单可圈可点。

二、统筹规划,多措并举

一是集思广益找症结认真解读宝鸡市教育局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按照市局通知要求,区电教中心牵头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讨论会,就信息技术2.0在推进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寻找症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自主学习和团队研修,完善考核机制,搭建活动平台,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明确目标找方法。陈仓区按地域分为城区、川塬和西山,不同地域学校的环境、师资等差异很大,区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深入学校充分调研,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调整工作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围绕测评能力体系,综合考虑不同地域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环境、发展梯度、教师年龄、学科特点等因素,区教研室指导各校因校确定研修主题,鼓励城区信息化教学基础好的教师选择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能力认证考核;制定了测评员职责,认证考评制度,区级测评员对校级测评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指导,组建了考评员研修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负责考评指南、交流研讨、答疑解惑、资源共享、简报速递、通报宣传和资料收集等工作;各校由教研组负责,建立了企业微信、学科微信群等互助学习小组,组长由教研组组长担任,组内大家交流分享,共同进步,小组间既有竞争又有互助,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是线上学习拓视野。以新技术和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学习研修,展示的新理念、新思路,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并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平台,发通知、出简报,查学情、提醒学习进度,公布学习成绩等。四是线下活动促成长。为了解决教师在线下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指导和答疑。区教师进修学校将“名师引领”送教下乡活动与线下实践有效结合,通过区域帮扶、校级联动、双师结对等方式。教学上用老带新模式,信息技术学习实行新带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五是强化考核重效果。为强化学习效果,各校依据研修指南拟定了《教师信息技术2.0研修考核细则》,将线上课程学习、活动参与、作业完成和拓展学习,线下研修实践,成果展示等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同时鼓励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感悟,制作美篇,推送网络及朋友圈,有效调动了教师参训积极性,提升了研修的实效。

三、融合创新,亮点纷呈

信息技术2.0,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形成了“教师智慧教,学生智慧学”的教育新生态。我们在反思中主动改变,在创新中不断突破,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符合陈仓实际,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研修模式。

一是学习注重仪式感。微信群、腾讯会议中,每位教师的加入大家都会以各种表情包或语言,举行隆重温馨的欢迎仪式。网络开班仪式,研修操作指南,学法指导交流,优秀作业展评等等,大家都会报以掌声和鲜花,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区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联合组织的两次线下送教活动,都举行了简约的开班典礼,活动过程会留住精彩瞬间,结束时进行集体合影。隆重的仪式感,温暖而贴心,让教师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研修模式有创新。区教研室积极探索实践“学前导学+学中助学+学后促学?”的三维互动研修模式, 构建教师满意的支持服务。学前导学是基础,即针对研修内容,给予教师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建议,管理员将学前准备,具体操作流程,研修课程任务制作成文本、视频等,在学习群适时发布;学中助学是关键,倾向于学习中的困难和难点问题,往往是通过学习群进行交流研讨,专家指导,为教师解答并提供帮助;学后促学就是通过通报、表扬、提醒、作业、考核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员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三维学习模式的互动融合让教师养成了自觉上网、发帖、提问题、查资料、做笔记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是专业发展有温度。区教研室在全区各校开展“三评三磨”活动,助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评”即通过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团队点评的形式,引导教师自主研学、碰撞研讨、总结研析,进行问题归纳和策略探讨;“三磨”即一磨达标课,二磨提升课,三磨精品课,并将每次打磨过程资料、教学视频、生成的微能力成果上传学习群,引导教师点评、共享。

四是线下研修有高度。在线下校本研修中,区教研室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讲一节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教研课,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策略、学法指导、拓展延伸、微能力点应用课堂等方面进行备课、上课,认真填写教学反思,做到一课三改,完成个人课例展示,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更好融入课堂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五是寻找发展加速度。依托“国培计划”、省培、市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中心组织全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去宝鸡、西安等地参加学习。让教师在学习中汲取营养,以点带面,寻求发展加速度。

四、精细管理,提质增效

积极探索研修精细化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有序、有效、有责的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抓学习注册。确保注册信息,准确无误,及时规范,让教师赢在起跑线上。二抓线上学习。引导教师进行线上学习、线上作业和线上答疑,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三抓过程考核。对线下实践进行考勤记录,对线上学情进行跟踪监督,让教师走出“线上学习是放开学习、自主研修是自由学习”的误区。四抓课题研究。目前,我区已立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的区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5项,鼓励教师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

五、完善机制,助力发展

完善研修机制激活“一盘棋”。将线上学习与校本研修有效结合,建立网络社区,让线上学习与线下活动高度融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将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形成分工具体,环环紧扣的“责任链”,逐级督导,问题倒逼,以制度促效率,缔造了高效的学习力。

学而知不足,思而知奋进,践而知担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如何做到深度融合?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的教师如何进行整校推进?如何借力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升?如何做到中小学校本研修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如何有效引导教研员研究、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如何破解中小学教师因事物繁忙,对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敷衍应付的现状?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和考验,需要我们一起研究和探讨。

信息技术2.0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们将紧跟新时代发展改革的步伐,积极落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统筹规划、融合创新、智慧前行,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陈仓教育信息化发展。